For investors
股价:
5.36 美元 %For investors
股价:
5.36 美元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什么东西沾上商业的行为,人们就开始细细盘算,原本的意味就完全变了!
共享经济一早便有,威客、租赁、典当、借贷,其实都可以视为共享经济。这是将时间、商品、工具以各种方式交换出去使用,提高所有事物的价值的模式。
随着工业技术、经济水平、信息信用的发展,每个时代都会逐渐发展出全新的共享经济。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共享经济逐渐发展出全新的社群、全新的资本经济,影响力越来越大。
1.
从Couchsurfing沙发客到地铁丢书运动,再到后来的威客替人跑腿的业务,利用互联网web2.0的社交属性、信用功能,我们迎来了一波波共享经济的风潮。
沙发客Couchsurfing是一个全球沙发客自助游网站。它由美国一个叫范特的年轻人在2003年1月1日创立。
从此,“共享”成了互联网世界里最奇妙的文化!
互联网时代的共享经济,更看重于社交、文化传播、制造时尚风潮,利用各种工具来产生更深入的内涵。所以,共享经济甚至是互联网经济更注重创造潮流事件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
而一旦哪个互联网公司开始过于注重公司财报、严苛的盈利模式,就会离用户眼中的社群平台特性越来越远,最后沦为可有可无的工具,再也难以产生全新的文化氛围,难以引发用户的追捧。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一个很神奇的事情,特别是放在全球互联网的环境下。当一个互联网平台无处不在,所有的入口状态都整齐划一,用户感受不到或者说猜不到来自网络另一端的好友是用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视角、什么样的环境与自己交流。
用户就再也难以产生丰富的想象,无法脑补出对未知的离奇感,就难以集体脑补出令人兴奋的场景事件,就不会围绕着这种奇特事件衍生出群体性的社群体验、文化风潮。
于是,这些用户就莫名其妙、不知为何的变老了。对!那个为工作忙的头昏脑涨,对所有事情都兴趣缺缺的90后,就说你呢!你已经是中年人了!
2.
2008年,借助这些风潮,Airbnb成立,于是共享经济开始被推进资本市场。想借助沙发客这种互联网共享文化建立起全新的商业公司的Airbnb,想借助“互联网共享”的理念,一边隐藏自己的商务目的,一边讲产品理念推广给用户,一边还要吸引用户们主动且没有排斥心理的参与自己的商务计划。
这也太难了!所以,Airbnb一开始就因为缺乏创意、运营能力不够,而难以推广起来。
即便是加入西南偏南SXSW 2008音乐节——这个接连捧红Twitter、Foursquare、Siri等全新互联网产品的音乐节,也没能引发流行风潮。SXSW甚至已经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孵化器!
好在随后靠着几家大媒体用“共享”标签免费曝光Airbnb限量版麦片包装盒活动,而获得一定影响力,不过没有任何业务上的转化。好在因为这一次成功推广免费进入了Y Combinator孵化器,顺利存活下来。到了2011年,Airbnb才终于靠着西南偏南SXSW音乐节火了起来。
到今天,像西南偏南SXSW这样的音乐节,已经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宣传产品的必争之地,互联网创业者们也在盯着这块风水宝地,以期一夜成名。随后,欧美“约炮”产品Tinder,直播APP Meerkat等产品在这个音乐节上相继爆红。
等到2009年Uber创立,用商业推广的方式来催熟社会风潮成了全新的创业成功学。Uber的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加雷特·坎普经常混迹于各种高端的明星社交party,利用各种手段来公关一些有名气的人士,商务合作、事件营销、创意推广等等运作层出不穷。
甚至还会利用政府公关事件来博取用户、司机的同情,酿造大规模的对抗时间,来进行长时间大规模的传播。
这些手段能够快速制造大量的热点事件、流行活动,使得Uber能够迅速在某一地区火起来,最后为了让公司话题持续火爆,Uber成了第一个烧投资人钱大力补贴的公司。
不过,经常游走于名利场party的工作特性,也让Uber招募了大量本性轻浮的职员,最后闹出了难以收场的性骚扰、性歧视丑闻。这与Uber从一开始形成的业务模式、团队基因密不可分。
3.
到了中国,这些招数已经被滴滴快的易到美团百度外卖等等O2O们尽数学了过去,不过学到的技巧中,烧钱补贴的成分越来越到,隶属于互联网的独特社群文化没剩多少。
人们不再是为奇妙的互联网作用而激动万分,彻头彻尾的掉进钱眼里,变成:今天占了多少便宜、今天拿了多少补贴。大家突然就有了老干部待遇的感觉!
现在,共享单车来了。摩拜单车和ofo将大量的智能锁自行车摆在了城市的各大商贸中心,随其随取随停随放。烧钱的核心变成了下单投放自行车。人们都说这完全就是自行车租赁公司,跟共享没半毛钱关系!完全就是蹭共享经济的热点。
可是按照这样的思维,所有收费的共享都不符合从沙发客开始提倡的共享精神,互联网上的共享精神“共享经济”更是违背“共享”理念的矛盾词汇。把自己闲余的物品拿出来共享给需要的人,同时再从别的网友那里共享到自己需要的物品,整个过程免费进行。
但互联网不能垄断“共享”这一词汇概念。无论共享是否需要付费,无论共享是公司行为还是个人行为。原本,租赁、贷款、典当等等这些都属于共享的一部分。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共享经济行进过程中,互联网文化倡导的文化精神没了。那些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结合现实世界的痕迹,来点通不同人、不同群体间故事与灵感的行为,没了。
共享单车们故意用简单易撬的锁具、廉价易损毁的产品,向人们传达一笔简单的账目:这是一个花上99元以后就可以随意领(N辆)回家的自行车。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专门跑去《朗读者》这么奇怪的一个节目,朗读了苏童的《自行车之歌》,来唤起人们对自行车的文化认同感、时空感,希望能够引发风潮。可是立马被淹没进了一场红包返现里。
人们已经蜂拥而至,盘算着互联网能下多少蛋,能产多少利益,这些分厘必争的计算题被。那些不可言说动人的灵魂好像被玷污了一般。
已经不能再理解互联网内涵的创业成功人士,被视为英雄,被视为时代的顶梁柱,被视为成熟的象征,甚至被认为是互联网的真正内涵。
而那些还能感受到互联网蕴藏的神奇宝藏的年轻人,则因为年轻的原罪,被认为是不成熟、胡闹。
这也是我们总是感觉到被欺骗的原因。
怎样在商务推广的同时尊重互联网中寄生的故事与灵魂?这是互联网创业者不应该忽视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