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对于IT产品而言,真正意义上的本地化要求很高,涉及到产品研发、产品制造、供应链、人力资源、品牌、营销管理、市场开拓等多个方面,其中,人力资源本土化和研究开发本土化是最根本最深刻的本土化,也是我们最需要的本土化。而成立合资公司,充其量只是实现了品牌本土化,并不改变国外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实质。
对于国外IT品牌的本土化,目前其绝大部分做法都是向国内企业提供“授权”而非“转移”知识产权,“授权”的目的仅仅在于可供国内企业能够合法地使用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国内企业并不真正拥有该知识产权,因此在核心技术及其发展决策方面,即便合资企业由国内资本控股,国内企业也仍然不具备核心技术及其发展的话语权。
举例来说,微软和中电科的主要合作内容并没有涉及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也不涉及Windows系统内核开发能力培训、以及技术共享和转让。而微软Windows和设备集团副总裁Yusuf Mehdi也表示,“微软将保留所有关于Windows 10的技术知识产权”。
顺便说一下,IBM、Intel、ARM的授权也是类似,国外厂商为了长远自身利益考虑,目前也并没有在核心技术或知识产权上对中国进行开放:IBM在针对Power CPU的对外授权中,浮点运算单元等关键部件是受到美国出口限制的;Intel公司也并不向任何第三方提供X86指令集授权;虽然ARM公司在授权方面相对Intel更加开放,但也在授权同时提供了很多限制性条款,如非永久性授权、授权指令集不得自行修改扩充、被限制使用范围等……
目前信息产业大部分核心技术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中,美国对中国的遏制策略是长期国策,对于真正重要的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即使美国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希望出口,美国政府层面也不可能同意。
过去,国内应用系统生长在国外基础技术平台之上,Intel和微软等国外厂商把基础软硬件做成了黑盒子,导致应用软件研发人员对软硬件底层机理不清,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现在,出于国家政策和自主技术越发成熟的因素,国外厂商愿意把部分代码授权给国内,使过去的黑盒子变成灰盒子,以表明开放合作态度。
但事实上,国外厂商的开放只是有限程度的开放,对于一些关键的代码或者说明,很难做到完全公开透明,所谓灰盒子相对于黑盒子仅仅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区别。即便微软全部如实开放源代码,在相关的设计文档和消化吸收的能力未必能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合资公司很难有能力看懂吃透Windows上千万行的源代码,更不会拥有相应的机理分析、修改与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