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深圳湾公园被共享单车攻陷,整个下午人车爆满,公园方估计有超万辆单车进入公园。
共享单车没有如滴滴等网约车一样,受到严苛的政策打压,因此,野蛮生长是意料之中的。如果能够注意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共享单车前途光明。
共享单车给公共环境带来了什么问题?从前述新闻可以看到,大量共享单车向单一目的地、景点集结,给场地空间带来极大压力,也给景点工作人员带来超量的工作。类似问题能不能解决?是不是一定要等政府出手来解决?各个共享单车公司能否依靠行业自治和科技来解决?我个人特别期待后者。
众所周知,除了少数品牌之外,多数共享单车都有GPS定位系统,既然如此,为了解决类似“挤爆深圳湾”的负面新闻的出现,各共享单车公司可以考虑共建一个数据平台:实时动态监控共享单车的变化,当大量共享单车向同一方向进发时就该发出预警,预警可以分不同层级,逐渐将预警地点附近的(比如5公里或者更远距离)共享单车暂时冻结,不可使用,预警结束之后,由内向外自动逐层解冻。这一技术在原理和操作上并不复杂,如果是单一公司的操作,则可以迅速实施。但是,目前涉及多家公司,操作起来就会麻烦很多,因为牵扯利益实在太多。不过,目前可以考虑分两步走。
首先,各共享单车公司有必要组织行业协会,与政府协商。组织协会的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协调资源,通过实际的执行力解决问题,避免类似负面新闻的产生,避免政府出手对共享单车行业进行严厉监管。同时也可以集合集体力量与政府协商,共同解决问题。
其次,有了行业协会这个前提,才能尽快布局数据平台,这是后续采取措施,做出判断的依据。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稳定是极其重要的。万幸的是,深圳湾本次事件没有出现人员伤亡,如果出现人员伤亡,恐怕对于整个行业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遑论发展,生存可能都会受到威胁。
再次,共享单车的出现对于出租汽车的短途业务是有巨大冲击的。如何面对未来出租车行业以及其他行业可能的遏制、阻击行动,这已经不是单个共享单车公司可以解决的问题,同样需要行业协会来协调资源,最终拿出方案。
共享单车好处多多,问题也不是没有,其中最重要的是骑行安全问题。《广州日报》去年报道了广州塔附近发生的一起“撞车”事件,一名中学生在江边步道上骑共享单车,遇人流时忘记减速,撞到了坐在婴儿车里的小朋友。而在广州二沙岛等共享单车的聚集地,也经常有人在江边步道上骑单车,引发各种冲突。在共享单车尚未流行的时段,自行车偶尔在江边步道出现,其实行人也并不在意。但是,现在由于共享单车大量集中出现,且并未在自行车道行驶,而且较多骑共享单车人士如今培养出了新爱好:骑车到二沙岛围观从各个直播平台“落地”的网红的表演,经常造成步行者行进困难,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安全问题了,而是接近扰民了。类似情况,如果是在国外的成熟社区,肯定会引起社区居民抗议。
因此,利用科技手段,给共享单车划定禁行区域,在接近区域外围时通过使用者手机自动报警(短信提醒、APP提醒、微信提醒),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给使用者足够的时间进行安全停车、锁车操作,这样才能慢慢止息越来越大的吐槽之声。
共享单车野蛮生长的第一阶段应该接近尾声,各种批评声音渐渐大起来,行业自治、协调管理的第二阶段理应加速到来,让我们期待更有序的共享单车发展轨迹。